时间:2022/1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在电线电缆的设计生产的过程中,碰到很多温度参数,如90℃、℃、℃、℃等。这些参数在线缆行业中通常被称为都叫耐温等级参数,那这些参数是怎么来的呢?同是90℃的耐温等级的材料,为什么老化温度不一样呢?老化温度和耐温等级是什么关系?

要回搞懂上述问题,那要了解标准体系,因为不同的标准体系中对耐温等级的定义是不同的。我们常见的标准体系主要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UL标准、EN/IEC标准等。

由于国标和行标很多内容是参考和借鉴了国际标准,因此我们先来看看UL标准或EN/IEC标准对耐温等级的规定。

1.UL标准

UL标准中,最常见的耐温等级是60℃、70℃、80℃、90℃、℃、℃和℃。这些耐温等级是怎样来定的呢?指的是导体的工作温度吗?实际上,这些耐温等级,在UL标准中称作额定温度。它并不是导体的工作温度。

01.额定工作温度

UL标准中额定温度是按照公式1.1来确定的。具体过程是先假定材料的一个耐温等级,如℃,然后按公式1.1计算出烘箱的测试温度℃,分别在这样的测试温度下将样品放置90天、天和天,得到样品的伸率变化率和老化天数的数据,然后再通过最小二乘法推算出老化天数和断裂伸长率的线性关系,进而依据此线性关系推算在此烘箱温度(℃)下老化天时的样品断裂伸长率。

02.短期老化温度

材料的短期老化温度,即最常见的7天、10天等,如℃的材料,老化条件为℃×7天。那这和额定温度是什么关系呢?在UL标准中,短期老化的温度的测定是靠材料的长期使用经验获得的,但也总结了一些方法来确认。

如果按照上述情况测试的材料伸率变化率大于50%,则认定为此材料可以按照此条件来确定老化温度,如果伸率变化率大于50%,则材料的额定温度和短期老化温度要下降一个等级。

2.EN/IEC标准

在EN/IEC标准中,很少有明确的额定温度,取而代之的是导体工作温度或者温度指数。那么这两个温度参数有什么区别呢?

实际上,在EN/IEC标准体系中,对电缆的耐温等级的参考主要是按照EN或IEC来评价的。此标准主要对象绝缘材料的热寿命。其测定方法是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老化试验,以断裂伸长率的变化率为50%作为老化的终点,得出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老化天数。然后通过线性回归的方式将老化天数和老化温度做线性相关处理,得出一个线性关系曲线。然后根据电缆的寿命确定最高工作温度,或者根据长期工作温度,确定线缆的寿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电缆的设计寿命不同,其要求的老化温度也并不一样。在同样的长期工作温度下,电缆设计寿命越短,则绝缘材料的短期老化温度甚至是其他使用条件就可以要求的越低。

3.国标及行业标准

对于耐热的表述却是允许的导体长期最高工作温度。这个耐热性的表述又明显参考IEC标准体系。在IEC标准体系中,导体的长期最高工作温度应该和电缆的设计寿命关联,可这些国标及行标中,根本没有电缆寿命的表述。所以这种“适用的电缆导体长期允许最高工作温度是90℃、℃、℃和℃”的表述有待商榷。

在IEC标准中,电力电缆、工业用线等线缆的设计导体长期最高工作温度一般都不会超过90℃,但并不代表用于此类电缆的材料允许的长期最高工作温度不能大于90℃。也不能说辐照交联料可以达到℃的耐温等级,而硅烷交联料不能达到℃的耐温等级,这样的表述是没有道理的。

总而言之,一种材料能否达到某个温度的等级,不能简单的回答是否,毕竟不同体系的参考标准始终不统一,能否达到耐温等级是要结合材料评价方法或者电缆的设计寿命来判断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2795.html
------分隔线----------------------------